Warning:含少量劇透,不喜勿讀。
在《桃姐》放映這兩星期以來,身邊有不少朋友看完之後均開始在 Facebook、微博懷他們的舊: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我認識的朋友,有相當多都是家境不錯的。像我成長的年代 (或更早以前),家裡有個工人而且不是菲傭印傭,一般的家庭環境皆相當不俗。
我很小時候家裡住的是徙置區,家裡沒有老傭人 (莫說傭人,連多放張沙發都沒有位),我的媽媽湊大我,所以你問我對如果家裡長期有個老傭人照顧長大的感覺是甚麼,我不理解,也不能想像。
但我發現頗多對美食有研究 (或挑剔) 的人,家裡多是有個很寵他的老傭人,譬如蘇絲黃、譬如黃双如。在他們撰寫食譜的同時,也多半會提到他家裡那傭人,是如何如何把他寵大的。就拿黃黃双如做例子,我記得讀過她的一篇食譜,提到小時候要吃水果,她家的傭人的做法是會先把那罐頭桃切半,放蒸網上面蒸熱,底下還放了顆漬過的櫻桃,再澆一圈花奶。
像這種對吃的執著和描寫,在《桃姐》裡面也有看到頗多的章節。Roger (劉德華 飾)一個人吃的午飯,桃姐 (葉德嫻 飾) 會給他蒸尾游水海鮮、蒸蟹蓋、炒菜,飯後果是切好一件件批好皮、用叉子就可直接吃的梨;她幫 Roger 挑選新傭人,提到主人要隔天就燉花膠、煲老火湯,海鮮只吃游水的,白飯最好是用瓦煲煲,才有飯香。Roger 的多年朋友們,訪 Roger 家邊喝威士忌,邊吃桃姐煮的鹵水牛舌,鹵水還不是買現成的,是用花椒八角自己煮的;家裡沒有微波爐 (老一輩的人都堅持不用微波爐),要翻熱,得用蒸,蒸好,用小刷子刷上鹵水汁。桃姐住老人院,飯菜跟她自己做的有天壤之別, Roger 問她有甚麼需要,她只嚷說要一瓶小辣腐乳。
但《桃姐》於我,沒有半點代入感,也沒有共鳴,這電影是一部老香港中產的電影。(中產與非中產的分野,就如電影中的美孚新邨和深水埗唐樓。) 當然我不會說這部電影不好,他的好,是淡淡然的,我也頗喜歡這種處利手法。劉德華有他最完美的演出,因為他終於洗脫了那陣「劉華除」,我們會看到穿麻甩風衣、吋嘴、戴老花眼鏡看報紙的少爺仔,觀眾看到的不是劉德華。葉德嫻更加是無話可說的好,她演的老人有多種層次和狀態 (也要多謝出神入化的特效化妝)。她和劉德華之間的互動也很好看,如果桃姐不是 Deanie 姐如果 Roger 不是劉華,這電影就不會好看了。
比較叫我意外的是,桃姐在老人院佔的篇幅比例很多。也有好些段落描述到她的院友們,而每個院友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當然看完電影之後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是否會把家中長者送到老人院去居住有新的看法,電影中的老人院很寫實,沒有刻意褒或扁,這也是我欣賞的地方。
《桃姐》就似許鞍華導演的前作《天水圍的日與夜》,淡淡然的生活,不呼天,不搶地;沒有嚎哭催淚,眼淚只會有眼眶微微打轉。Roger 懷念他的桃姐,沒有桃姐的家沒有人在等他的門,生活仍要繼續,明天太陽還是會照常升起。
《桃姐》預告片
我家也有一個這樣的老傭人,我是她一手帶大的,但她在我10歲時便因中風離開了。而在她的遺物中,真的找到一些自己的BB衫,她是有留起的呀!!所以我睇桃姐是很感觸的。
我家版本的桃姐也是廚藝高手,順德人嘛所以很會煮。小時候家裡長期有一到兩檯麻將,10人晚飯全無難度,上檯時碟碟都熱辣辣的,當時是沒有microwave的呢。而每個星期日更加會自磨花生及椰絲做餡餅,勁爆!
Fun > 所以你依家咪好嘴刁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