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le of the Sexes (港譯:男女單打戰)》

連續兩日看了兩齣運動電影,先是有昨日寫過的《MIX! ミックス (港譯:乒乓情人夢)》(見相關舊文),今天要介紹的是由影后 Emma Stone 主演的《Battle of the Sexes (港譯:男女單打戰)》,改編自真人真事。

之前寫《La La Land (港譯:星聲夢裡人)》(見相關舊文) 的時候我已經講過,我本人相當不喜歡 Emma Stone,但都必須承認,她在本片的發揮比《La La Land》還要好得多!角色造型本身功不可沒,沒有再刻意強調她如何美艷亮麗 (何況她不是),看來更順眼,Emma Stone 亦為了演好角色,原本纖瘦的她除了在外型上增肥 15 磅作出協調,也有對原形人物「金夫人」Billie Jean King 作出大量的研究,把原形人物演活。

電影版的 Billie Jean King 和 Bobby Riggs 

真人版的 Billie Jean King 和 Bobby Riggs

我不打網球也不看球賽,何況這說的是70年代的故事,其實這角色的原人物 Billie Jean King 是誰我壓根就不知道 (必須要說這個 Billie Jean 跟 Michael Jackson 的那個 ♫ Billie Jean is not my lover 是兩個無關的人物啊~);事前在網上有 Google 先看過主角資料才入場,知道她贏了很多屆的溫布頓球賽,是個很厲害的網球選手。不過,電影卻未有把女主角的球技或是人物背景去多加描寫,倒把大部分的篇幅著眼於男女主角的私人生活;另一核心問題是,就算你寫人家的私生活,但編劇亦未有對此好好把握,反而寫得甚為平淡。

電影版的 Billie Jean King

真人版的 Billie Jean King

雖然說「Battle of the Sexes」是當年的一場重大球賽,過後亦的確對女性平權帶來一些影響,但實際上就是一場炒作味重的娛樂大 Show「表演賽」,正值盛年的女主角跟已經過氣且有點年紀的男主角對賽,女主角贏了對手也不過是一個雙贏結局。我甚至覺得這不過是男主角為了達到他的個人目的,離開沉悶商人的生活,轉化成娛樂名人,而把女主角拖進去的一個局而已。

就是放諸今天,同性戀亦未被保守大眾所接受,女主角跟情人 Marilyn (Andrea Riseborough 飾) 相遇,兩人瞬間就已打得火熱,丈夫 Larry (Austin Stowell 飾) 只是看到個粉紅色喱士胸圍就十分「順攤」的讓愛,可能這確實是當時的真實情況也說不定,但這既然是電影,又以當時的社會環境,或者當作一個普通的三角戀故事來看,也實在過於平淡,兼有點不合情理。如果導演是要藉本片來訴說當時 LGBTQ 人士的慘況甚至是女性權益等的問題,也未免太過缺乏掙扎,那種順風順水直如天掉下來的餡餅。就正如力威師傅所講,比啲掙扎會好睇好多!

說回「平權」一事本身,電影裡的世界也是太過順利,女主角離開網球總會自己成立「WTA 女子職業網球協會 (Women Tennis Association)」再自行舉辦巡迴賽,電影的世界用兩句對白就交代找到了煙草商當贊助商,觀眾完全不能感受到女人在那個年代被如何欺搾壓逼,男女如何不平等亦只被草草帶過。

其實我頗喜歡男女主角的演出,因兩人的原形人物 Bobby Riggs (Steve Carell 飾) 和 Billie Jean King 均是個電影感很重、有很多故事可以講的好玩人物。Bobby Riggs 刻意把自己塑造成「沙文主意」支持者,嗜賭,行為粗鄙;Billie Jean King 是當時世界上最厲害的女網球員,對自己的性向充滿疑問,希望改變世界。單是其中一個主角,都足以寫一齣好好玩的電影,可惜編劇並未有對此好好發揮,「捉到鹿不懂脫角」,電影節奏平淡,中段甚至覺得冗長沉悶,浪費了一眾演員的用心演出,還有落足心機做服裝做美術的一班工作人員的心血。


《Battle of the Sexes (港譯:男女單打戰)》港版初回預告

當然,我的意見也不代表大眾的意見,譬如說 Rotten Tomatoes 就有 84% 是高度評價,據說這電影在外媒的評價不錯,有機會問鼎多項影展大獎。我個人則覺得說如果你喜歡網球,喜歡 Emma Stone 或者喜歡 70 年代的時裝,這絕對是可以一看的。

最後是謝謝電影公司的優先場邀請,本片將於11月2日上映。

Official Site:http://www.foxsearchlight.com/battleofthesexes/
Designed by OddThemes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